上個月有個朋友爸爸,肺積水呼吸急促住院。醫院用了許多利尿劑,想透過利尿把水給排出體外,兩三天後病情依舊,沒有改善,甚至要家屬心裡有所準備。前兩天我依經驗要家屬要求醫生驗血中的蛋白,醫師不肯,後來要家屬自費補充高蛋白,剛開始時醫師是不肯配合的。第四天去看病患並和照顧的人溝通後更確定病患是營養不足引發的積水。經檢查血中蛋白濃度只有一點多(正常血清白蛋白為3.5-5.0 g/dl)。補了一星期多,加上抗生素,兩星期後就康復出院。當然這中間發了一些事情,而這種事情的發生,都是那些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的家屬,和那學藝不精的醫師所造成的。醫師的學藝不精暫不詳細說明(太長)。家屬在補充了四天後血液,發現血糖升高(病患原是糖尿病患者,服藥控制中)。想要停止補充高蛋白,深怕血糖過高!針對這種一知半解的家屬最難搞,通常醫師就會想放棄治療,真正害死病人的就是這種一知半解的家屬。
肺部泡在水中,不知呼吸困難,更會引發發炎和其他至命的疾病!是屬需要緊急處理的症狀。醫師和家屬既然要放棄用高蛋白提高血液的滲透壓,把肺的水洗出來,原因只是因為高高蛋白會使血糖升高!我離開醫院有一段時間了,不知現在糖尿病衛教什麼時候讓這些糖尿病家屬中毒太深了。只要血糖不超過五、六百(mg/100ml)而引發DKA或HHNK,血糖是否有積極(強化-intensive)控制是沒那麼重要的。因為根據許多研究「積極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控制不良」的比較,其結果都出現併發症,且發生時間沒差多少!一兩星期讓血糖自由升長,只要在500 mg/100ml以下都可以接受的。以上面的病案,治療肺積水遠遠比控制血糖重要許多。以下是最近兩篇針對「積極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控制不良」的比較研究之醫學報導。
「積極的血糖控制」和一般血糖管制的對比研究發現,對心臟和腦血管疾病併發症並沒有顯著的有效改善,兩組研究組在心血管病因死亡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和併發症--心血管疾病。超過6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甚至更大的百分比有嚴重的併發症。血管疾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異常的發病率非常高,這些異常的後果對患者,家屬和社會來說都是沉重的。
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顯示,「積極的血糖控制」對新診斷的疾病患者心肌梗死發生率(P
= 0.052)呈現不顯著的意義,「積極葡萄糖控制」並沒有減輕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2]。ADVANCE針對「積極葡萄糖控制」和「控制不良」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較的研究,發現雖然顯示白蛋白尿進展減少,但對嚴重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或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並無差異[2]。
1.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