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治療糖尿病一直著重在控制血糖,方向是否錯了!!



根據一篇醫學研究文章指出新陳代謝綜合徵(Metabolic syndrome)是和脂肪組織功能失調有關,可能是由於脂肪細胞增大和巨噬細胞浸潤到脂肪組織中所造成。肥胖和異位脂肪沉積(ectopic fat accumulation)是「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第二型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主要因素。

由於脂聯素adiponectin)的分泌減少和促炎細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如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8,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分泌增加,造成脂肪細胞分化受損導致脂肪細胞擴大,而導致脂肪細胞和脂肪組織中的慢性炎症狀態。細胞因子cytokines)如腫瘤壞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分泌主要來自巨噬細胞,更增強局部炎症。這些促炎細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也顯著影響心血管功能和其形態。

此外,脂肪組織中的促炎狀態可導致局部「胰島素阻抗」;FFAs的釋放抑製了胰島素效能;和內皮功能障礙,都明顯促進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促成

所以在治療上應該著手於預防肥胖和異位脂肪沉積,或清除脂肪沉積,不是控制血中的糖分指數。

(作者:陳勇國)

文獻參考
Birgit Gustafson,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 Vol.17, No. 4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糖尿病」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真正罪魁禍首───「脂肪毒性」

「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是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的特徵指標,並且與代謝和心血管有關疾病群(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特別是內臟],葡萄糖耐受不良,內皮功能障礙),每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因素。
多項前瞻性研究證實「胰島素阻抗」加速了第二型型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而非糖尿病患者也一樣受其影響。
依據胰島素的分子生物學,「胰島素阻抗」是具有完整信號傳導的「磷酸肌醇-3激酶途徑」(phosphoinositol-3 kinase pathway),通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徑」(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的信號傳導受損,而導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刺激葡萄糖新陳代謝受損,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的原因。
目前糖尿病的流行病研究偏向肥胖所驅動,表示組織脂肪已超負荷。積累有毒的脂質代謝物,如「脂肪酰基輔酶A」(fatty acyl CoA)、「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和「神經酰胺」(ceramide)在肌肉、肝臟、脂肪細胞、和胰臟的β細胞(beta cells)和動脈組織(arterial tissues),引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阻抗」,「β細胞功能障礙」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目前治療導向用「噻唑烷二酮治療」(thiazolidinediones),讓脂肪從組織中移出、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β細胞功能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atherogenesis)。
「胰島素阻抗」和「脂肪毒性」(lipotoxicity)有助於解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何加速率「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作者:陳勇國)


文獻參考
R. A. DeFronzo, Insulin resistance, lipotoxicity, type 2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the missing links. The Claude Bernard Lecture 2009. Diabetologia (2010) 53:1270–1287